关于生态环境材料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客观现实要求人类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和评价人类过去在材料研究、材料开发、材料使用和材料回收等方面的行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环境材料”是由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代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一种发展方向。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甚至能够改善环境。目前生态环境材料主要包括:
(1)环境相容材料:如纯天然材料(木材、石材等),仿生物材料(人工骨、人工器官等),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包装袋、包装容器等),生态建材(无毒装饰材料等);
(2)环境降解材料:如生物降解塑料等;
(3)环境工程材料:如环境修复材料,环境净化材料(分子筛、离子筛材料),环境替代材料(如无磷洗衣粉助剂)等。
开发应用的切入点
生态环境材料与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不可分离的,通过对现有传统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材料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环境协调性,是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换而言之,生态环境材料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
我们之所以强调它并非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也并不是排它性的新材料体系,主要是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可以被视为生态环境材料。而这种定义、概念的延伸,有助于调动广大的材料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对量大面广的材料产品进行生产技术改革,实现节能、降耗和治理污染的目的。
开发应用的途径
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主动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开发的材料,它的开发应用是在尽可能满足人们对材料性能要求的同时,必须考虑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我们在研究、设计、制造材料以及使用、废弃材料产品时,一定要把材料及其产品整个寿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协调性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改变以往只管设计、生产,而不顾产品使用和废弃后的资源再生利用及环境污染的做法。目前开发应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天然材料
从生态观点来看,天然材料加工的能耗低,可再生循环利用,易于处理。对天然材料进行高附加值开发,所得材料具有先进的环境协调性能,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例如,将热塑性塑料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木材纤维、木屑等混合,利用传统的注塑成型法得到的多孔性人工木材(PEW),具有生物降解性,还能充分利用废弃的塑料和木屑。木材陶瓷化也是有效利用木质材料的重要形式,以酚醛树脂填充木材,经高温真空烧制后得到木材陶瓷,可用于温度传感器等多种产品。
(2)设计和开发可回收材料
可回收的金属材料,如碳钢防腐涂层材料在回收时无须考虑涂层的分离,使钢铁回收方便,对环境的负担减小。可回收塑料的开发,如在聚丙烯薄膜或泡沫中分散一定量BaO,使其在350~400摄氏度下加热即可解聚为丙烯,具有优良的可回收性能。
(3)开发超高性能材料
超高性能、超长寿命材料的研制,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负荷/寿命的比值,从总体来看,这也是降低材料环境负担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这两年来,地球的环境已有负担过重的现象了,她也开始向我们人类抗议了。我们岂能不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生态环境材料将是一个有利的工具。別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