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消息,无疑给陷入困境的国内器官移植市场带来了希望。对于努力推进脑死亡标准建立的跨国药企来说,脑死亡标准出台后,免疫抑制剂市场的扩容,才是最值得期待的。
重金投入培育市场
对于很多人来说,器官移植还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词汇。不过,这个名词正随着包括罗氏、诺华和安斯泰来等跨国制药公司的推广,而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6月14日,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参与其中的,500多名运动员,并非“普通人”,而是接受过心脏、肝、肾移植并恢复健康的人。这个运动会就是“中国移植运动会”。
此次的移植运动会并非首届。早在2004年,首届移植运动会就在诺华的倡议和独家赞助下举行,至今已举办了三届。只不过,如今的移植运动会,诺华再不是唯一的赞助者。今年的第三届移植运动会,罗氏和安斯泰来也成为了运动会的主要赞助者。
除了举办移植运动会外,在推进中国器官移植规范化方面,跨国药企也是不遗余力。罗氏、诺华和安斯泰来三家跨国药企几乎都在与卫生部相关部门合作,推进器官移植登记系统的建立。此外,在对患者捐药方面,三家药企也都有不小的动作。
7月9日,诺华中国更是与卫生部签署了“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第二期合作协议。据诺华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期合作的总投入将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是当前我国器官移植领域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合作期为2008年至2012年。
“特殊用药”利润丰厚
跨国药企之所以舍得花费重金投入器官移植领域的规范化建设,与该领域市场空间巨大不无关系。
安斯泰来(中国)有限公司公关负责人丁燕宁对记者表示,随着医学外科技术的进步,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方法。器官移植与其他的外科手术最大的差别则在于,患者需要在移植后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这也是安斯泰来尽管在中国因《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颁发,而遭受业绩滑铁卢之后,仍不减甚至加重在器官移植领域投入的重要原因。
据卫生部预估,中国每年约有30万的患者死于肝衰竭,近100万的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器官移植作为器官衰竭治疗的最后有效手段,在中国的需求很大,因为这是很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其中很重要一个方面。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免疫抑制剂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00亿元左右。
不过,尽管器官移植这一市场空间巨大,但是药企需要面对的是器官来源的短缺。脑死亡标准的出台,则将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忠华教授介绍,一旦脑死亡标准确立,脑死亡器官捐赠将成为器官移植的一个新的重要来源,这将会促进我国器官捐赠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相关免疫抑制剂药物市场的扩容。
此外,作为“特殊用药”的免疫抑制剂,利润较之普药也更为丰厚,且市场进入者较少。在特殊用药市场上,由于进入者相对较少,很多药品不是供过于求,而是供应还不够,厂商定价优势较明显。尽管特殊用药在原研阶段承担了较高的研发成本,但是随着药品被广泛仿制,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而毛利率却居高不下。
公开资料显示,罗氏的移植类用药骁悉是公司全球十大药物之一,每年为公司带来数亿元的销售收入。诺华移植类用药新山地明,也是公司的经典药物之一。安斯泰来的普乐可夫,更是成为公司主要销售收入的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