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入职培训难效果不好,于是就开始放言:大学生如此不可教也!企业培训的确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和物力,却并未换得员工的满意,究其原因,在于一点,缺乏针对性。不同的岗位在素质、技能上的要求有时天差地别,如果培训内容在各岗位间的适用性不强,那就很有必要按信息有用性对被培训者作划分。再者,很多企业的培训一般就是聘请一些知名的讲师,进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结果就会导致企业不满意,继而就把这种根源转嫁在新大学生身上,毕竟讲师是出了名得好,再说,他的培训效果有目共睹,有很多企业成功的案例。就是没有想想自己设置这样的培训是不是很合理呢。再说,我们的如果能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经理那样,用实际行动做给大学生看,效果是不是更好一些呢?我们以豁达、宽广的胸怀来接纳新大学生,也许结果就会两样。
反过来说,新大学生能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呢?就笔者近半年的招聘经历来看,很多大学生刚刚从象牙塔的温室中出来,对很高的条件,工资待遇都有要求,和别人开始攀比。但他们忽略了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我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他们的这些想法我可以理解,毕竟人有追求和梦想是好的,工作就很有激情。再说,自己也是经历过这样的心态。但是,当我告诉他们,我们的工作专业性很强,必须从基本做起时,他们表示很不理解。为什么我一个堂堂的大学生要做基层的事情呢,我胜任这个职位没有任何问题。出于对人才的渴求以及我们当时急需人才来补充这个职位,我破例大胆启用新大学生,毕竟他们有激情,更应该富有创新精神。2个月后发现,事情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的问题暴露无遗。安排的工作必须在多次追问下才开始做,平时不知在做什么。有的竟然2个月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实在悲哀!不是主管没有说到位,而是这些人根本做事不用脑子,不知道的事情不愿意咨询,好像咨询别人就低人一等。主管向上面提及的那位经理一样做给他们看,但是,他们没有丝毫改变,好像认为是应该的。由于他们的工作拖延了整个项目的进展,致使整个公司比竞争对手慢一步。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了皇明太阳能总裁黄鸣的文章——大学生从"畜生"到人的社会洗礼。很多企业家明确表示不要新大学生,因为他们要求很高,什么也做不了,简直就是养大爷。这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大学生的浮躁心态,不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的攀比追求高工资、高待遇、高职位,但是实际能力缺失。同时一方面也反映我国教育和社会的严重脱节。一些专家表示:目前高等教育怪圈: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学生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了,可是另外一方面用人单位,特别是产业界,又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好用,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工作经验;学生说我很委屈,没有机会实践;学生家长说我花了这么多钱,教育经费越来越高、投资越来越大,可是最后没有多大的收获。政府部门也发现,我们现在产业升级,急需高端的人才,可是我们却面临着人才短缺。
窃以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目前大学生的心态即就业态度,毕竟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摆正态度,虚心学习,不断成长,逐渐塑造个人的品牌,终究会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否则,你就真的是冲马桶也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