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风采 » 正文

金志国 :痛饮一杯沧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7-18  浏览次数:162
核心提示:  7年间,在金志国的带领下,青啤销售收入翻了两倍,当他的名字已经成为青啤的代名词时,却主动要削减自己的权力。   他的

  7年间,在金志国的带领下,青啤销售收入翻了两倍,当他的名字已经成为青啤的代名词时,却主动要削减自己的权力。

  他的产品不是复杂的高科技产品,也不是价格不菲的艺术品和奢侈品,而是大街小巷都能买到的啤酒,不过,“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的想法让青岛啤酒(600600,股吧)董事长金志国为之执著奋斗了30多年,从洗瓶工、锅炉工到总裁,再到董事长,带领青啤从2001年销售收入52.7亿元增长为2007年的135亿元,晋升为世界啤酒前八强。

  他誓言要把青岛啤酒带向国际化之路。“我们这一代已经实现不了这个愿望了,但是我一定要让我的接班人带领青啤国际化。”

  金志国,一个充满激情的豪爽的山东汉子,却在担任青啤总裁的7年中拼命压抑自己的激情个性,为的是给公司建立一套理性的治理机制,他说:“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公司应该是理性的。”

  正因为这样,2008年6月当他在青啤达到权力巅峰——升为董事长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创中国上市公司首例,宣布“首席独立董事制度”,进行自我削权。“担任总裁的几年中,我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打造出一种强势的管理风格,但是这种风格对董事长这个职位而言,是一种缺陷,因为它可能导致过分自信,权力必须受到一定的制衡。”首席独立董事将代表各个独立董事把意见反映出来,形成独立董事个人影响力、制衡力所达不到的效果,目前这一制度还在进行技术层面的完善。

  不过私底下,他的朋友、工作伙伴提起他做的一些事时,仍忍不住感动得落泪。“在我的影子里,你一定很冷,因为阳光都被我遮挡,但你一直把所有的荣耀都给了我,你是我的支柱。我能像一只鹰一样飞翔,是因为你是我翅膀下的风”,2007年11月18日,金志国在时任董事长李桂荣的生日贺卡上这样写道,至今李桂荣说起这段往事时仍热泪盈眶。

  “不要制约我的激情,只要不造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局面,我愿意承担更多责任。”

  《数字商业时代》(以下简称DT):从洗酒瓶、烧锅炉,到当总裁,你的跨度很大,是如何做到的?做董事长,三十年来,你唯一没变的是什么?

  金志国:用未来思考今天,用今天成就未来。每个人都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梦想。我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力求做到最好,因为只有现在最好才能为下一次创造条件,所以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我烧锅炉烧得最好的时候想办法做技术,在做技术做到最好的时候想办法做管理。人不能好高骛远,但要眼高手低,“眼高”指目标要制定得长远,“手低”是要把手上的事情做踏实。

  安逸的工作不一定有利于成长,所以我当过两回“傻子”。第一次“犯傻”是厂里让我当团委书记,但我想走技术管理路线,所以拒绝了,如果当时过早地进入中层,可能无法做到今天高层的位置。第二次是脱产大学毕业后,调到供销处,每天有人请吃请喝,但我却要求干调度,很多人说我“傻”,但是调度就是下班后的厂长,统筹和协调全局的能力就是那时锻炼出来的。

  DT:今年6月,你升任董事长,跟以前临危受命任总裁时心情有哪些不同?现在你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金志国:升为董事长可能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但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新使命。

  首先,要完成自我转型,以前做总裁时,像足球场上的前锋,现在做董事长,变成后卫,负责防御,防止在资本市场失控。资本可以暴风骤雨地解决问题,不像产品市场,靠和风细雨的渗透式推进。在资本市场,如果不加防范的话,你可能一夜之间就会改名换姓,这是企业战略层面的深层次问题。

  那么,要规避防守层面的风险和市场运营方面的风险,必须优化企业的制度,我个人的特点是比较有激情、外向、强势,而如果董事长是强势的管理风格,可能会影响团队科学民主的决策氛围。

  第二,董事长不仅对资本运作有重大权力,对运营也有很强的干预力,任何权力如果不用约束平衡的话,会慢慢演变成浮躁、独断的权力,所以我做董事长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首次设立首席独立董事制度,在保持原有独立董事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又加强对董事长权力的约束,用机制弥补个人风格的缺陷,为青啤走好下一个百年减小战略性风险。

  第三,进一步深化组织变革,要弱化个人在公司中的作用,使公司系统具有更强的文化力、信用力和自我修复力。在扩张期,因为管理不到位,采用了分区域的分治管理模式,而现在要变成基于专业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把一个手掌变成一个拳头,原来是用手掌控制,覆盖面很大,但手指之间的缝隙就是失控的地方,握成拳头后就全部在掌控之下。

  DT:担任董事长后,你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立首席独立董事制度,这能够制衡你个人的强势特点吗?

  金志国:我觉得不要制约我的激情,激情成就了今天的我,只要不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愿意为青啤承担更多责任。

  从中层提拔为总裁之后,很多领导对我说,先稳一稳,一两年后再变革,但是青啤的处境不允许我这样做。权衡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的时候,一定要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是职业经理人的基本职业道德。

  前几年青啤在整合,要求公司组织性格是内向、低调的,而我本人性格外向,所以压抑自己的性格,这很痛苦啊。不过在压抑的过程中,我的心智也得到了历练,静水照大千,只有组织的心态静下来,才能折射出内部的问题,看清外部环境的变化。

  这就像河流和湖泊,河流是动的,湖泊是静的,散发内敛的力量。发电如果没有湖泊、水库,哪能造成势能?湖泊产生势能与河流产生动能相结合就是公司发展的节奏,有张有弛。

  DT:将来从董事长退休时,你希望接班人是怎样的?

  金志国:这是我个人的事,不能披露,但我可以说这是我的核心任务之一。

  “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当时的扩张,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青啤。”

  DT:2001年青啤前总裁彭作义不幸突然逝世后,你临危受命,外界对青啤在急剧扩张后能否消化整合充满了质疑。首先,大量收购造成资金链紧张,其次,收购来的两百多个牌子侵害了青啤的品牌价值,你认为彭作义时代的大规模扩张是对是错?

  金志国:1993年国营青岛啤酒厂组建成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后,从资本市场圈来十几亿资金却不知道怎么用。1996年彭作义拉开了青啤扩张序幕,5年里收购了47家啤酒生产厂,曾经一周收购过两家企业。但是青啤只尝到了扩张产量带来的一时痛快,没有学会怎么赚钱,也没有商业模式。

  我上任后决定踩住刹车,2002年一向激进的青啤开始变得平静,一年才买两家企业,口号也由做大做强变为做强做大,开始从“外部扩张”向“内部整合”做重大转型。

  在不同时期,企业需要不同的发展、经营战略。在当时的背景下,青啤发起的大规模兼并和扩张是正确的,因为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当时的扩张,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青啤。

  我上任后关闭了一些小厂,有些项目我看都没看就关了,因为财务数据太差。在全力整合的时候,青啤也没有停止资本运作,例如参股南宁万泰,结盟AB公司,进军台湾。整合和扩张是公司成长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收购对行业来说是整合,对企业自身来说是扩张,整合的目的就是把一麻袋土豆聚合成一个大土豆。

  DT:青啤一直很重视整合,整合什么时候结束?

  金志国:整合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国际化打基础,而不是为了完善扩张之后的收尾、整理。国际化目标在我这代企业家是完成不了的,但是我必须确定这个方向,并且为此打好基础,这是我们这代企业家的使命。当我发现了能超越我的人,我会把接力棒交给他,如果没找到,即使到了退休年龄,我也还要干。

  DT:你说整合和扩张是公司的两条腿,那么你上任后发起的扩张有没有什么教训?

  金志国:2001年11月16日,青岛啤酒华南投资有限公司以9600万元受让南宁万泰30%的股份,并获得全面经营权,这是我们扩张的重要一步。30%的股权让我们取得了万泰8亿资产的经营权,这标志着我们将用少量的资金、股本和软资本运作更多的公司,盘活更多的资本。但是我也得到过沉痛的教训,没有一鼓作气拿下漓泉,导致青啤在广西一直很被动,这也是我终身的一个遗憾。

  DT:你在今年两会时说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啤酒行业快速整合、加速洗牌的阶段,现在华润在销量上已经超过了青啤,这对青啤威胁很大吗?未来哪几家企业会胜出?

  金志国:由于成本上升,靠打价格战将无法使企业持续存活。三年后,现有的400多家啤酒企业中,产能在10吨以下的小企业都没法过冬,60%将被淘汰。五年后再一次分化,那时中型企业将损失惨重,最后只会剩下3到4家大企业瓜分市场,形成类似美国、日本的理性竞争局面。

  企业间的竞争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们尊重所有的竞争对手,也向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所有企业学习,我们会按照青啤既定的战略目标,做啤酒行业的领导者是青啤不变的战略目标之一。

  “国际化最好的方法是找标杆,我们选择了AB公司。有路径可走时为什么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呢?”

  DT:你说希望青啤给人的印象是一个5岁的企业,而不是百年企业,你让青啤改变最多的地方在哪儿?

  金志国:青啤成立105年了,但青啤从2003年以来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所以我说它才5岁,非常年轻。

  青啤诞生时是被动国际化,技术、文化、管理都是德国的舶来品。在成长阶段,青啤是典型的啤酒酿造商,所有的精力都只放在酿造这个环节上。改革开放后,青啤努力地沿着供应链向外扩张,从生产商转化为市场型的企业,从一只“宠物狗”变为能在市场上叼肉的狼狗,这是脱胎换骨的过程,要忍受极大痛苦。第二次转型,是从经营高品质的产品向经营高品位的品牌转化。第三次是确定走国际化道路。这三个转变就是我当总裁时干的三件事。

  DT:国际化的路径有很多,你认为最好的途径是哪条?

  金志国:很多企业对国际化还停留在概念不清的阶段,试问,我们在国际市场处于什么位置?给全球消费者留下什么印象?现在所谓的这种国际化有意义吗?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吗?

  我认为,国际化是要提高竞争水平的。很多企业只是把产品卖到国外,而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上还处于小儿科。青啤发现国际化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找标杆,我们选择了AB公司,借鉴他们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有路径可走时为什么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呢?

  DT:与国际巨头AB公司联姻是当时能走的唯一路径吗?你认为啤酒业回报率只有8%到10%,不足资本运作回报率的二分之一,这是青啤与美国AB公司合作的起因吗?

  金志国:当时是顺势而为,在外资时代到来之前,先壮大自己。通过与AB公司的合作,以及双方开展的“最佳实践交流”活动,青岛啤酒获益匪浅,在内在核心竞争能力上有了不小的提升。

  DT:你曾说“最美味的鱼是同时在淡水和咸水里生存的鱼”,文化冲突能转化为真正的资源吗?

  金志国:这句话是青啤和美国AB公司战略联盟之后,我到AB公司做“影子”总裁后的感悟。类似长江的石鱼、黄花鱼这些最好的鱼都因为在淡水和咸水之间来回畅游。社会的变迁、企业的成长都是从文化冲突中吸取力量。在淡水和咸水之间,即不同的文化之间所催发的新文化是最有推动力的,所以说文化是资源,当文化转化成力量的时候,才能创造价值。

  DT:最近有报道说,全球第一大啤酒制造商英博准备以463.5亿美元收购AB公司,如今青啤被AB公司控制了27%的股份,如果收购成行,对青啤是利大还是弊大?是否会引发整个中国啤酒产业的又一次洗牌?

  金志国:这个我们还在关注。

  DT:青啤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金志国:是供应链的竞争力。现在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不是品牌之间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甚至多条供应链的组合竞争,你要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竞争力。

  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世界制造产业链,但要在掌握制造技术和标准后,才是真正进入了世界竞争链中,如果只是外贸加工式,随时会被淘汰。

  在供应链的价值曲线中,有一个微笑曲线,研发和品牌渠道是微笑的两端,利润最大,而制造环节利益趋于零。例如家电制造业,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控制渠道,使它的价值趋于零。所以我们必须往研发和品牌两头扩展。

  同时制造环节也可以有控制权,例如波音,控制了飞机的技术和标准,所以就控制了供应链。耐克则是用品牌和网络控制供应链,让所有制造商变成加工服务。全球竞争力没有单一的模式,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做到控制整合供应链。

  DT:青啤希望从哪个环节进入国际化产业链条中?

  金志国:从制造进入,然后向研发和品牌两端扩展,这可能是中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模式。

  DT:2007年青啤开始新一轮扩张,这对青啤国际化的作用表现在哪儿?

  金志国:公司的发展就是扩张,但不能一味扩张,过去十年中,前五年青啤积累了扩张的经验和教训,后五年积累了整合的经验和教训,新一轮的扩展将是整合与扩张并举。

  DT:2005年青啤获得赞助北京奥运会的资格,你说要从奥运营销变为营销奥运,奥运会已经开始了,怎么转变呢?

  金志国:现在青啤的国际化进程到了一个什么阶段呢?我们在全球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但市场占有率不够,因此在把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化为有竞争力品牌的过程中,奥运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三星带来巨大机遇。

  有些赞助商以为赞助了就完成了营销,这是表面营销,获得赞助资格仅仅是奥运营销了你,更重要的是你营销奥运,把对奥运营销的投入变成一种营销奥运的产出,营销奥运不是一天、一年就完成了,更不仅仅表现在比赛的几十天中。

  “张瑞敏创造了海尔,青啤造就了金志国。”

  DT:你曾被人叫做“助理专业户”,做过“处长助理”“厂长助理”,要一个助理去挽救行将就木的汉斯,你当时有信心吗?要干不成怎么办?

  金志国:现在回想,当时公司把我放到西安,只是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拿去做实验,死马当活马医,让我去折腾。1995年青啤收购了濒临绝境的汉斯,负债几亿元,资产负债率90%多,上任第一天发现每天生产量只有1000瓶啤酒,而青啤已经投入了8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我认为,第一,汉斯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而是自己打败了自己,吃大锅饭,管理落后,产品不到一个月就沉淀;第二,汉斯缺的是市场型、创新型人才,当时汉斯的销售经理刘晓波具有这种能力,所以我一定要把他请出来。他为什么不肯出来呢?因为自己呕心沥血为汉斯做出这么多牺牲和代价,而汉斯被收购后他个人一无所有。我当时就是一遍一遍给他打电话,哀求他,与他沟通我的愿景,跟他成为朋友后,我给他设计了一个让他与汉斯一同成长的机制。

  在西安的5年中,除了锻炼做市场的能力,我还做了青啤的第一例债务重组,这也是汉斯真正运作成功的原因,汉斯当时欠债1.5亿,每天给银行的利息就要5万元,一年就是1800万,这如同一只毒瘤每天吸食血液和养分,负债率以每年13%的速度上升,这是靠生产无法解决的先天性疾病。我当时通过运作,与相关部门达成一个方案,银行不要利息了,公司每年按五年还款计划偿还本金。2001年我离开西安时,公司还清所有贷款,年利润近亿元。

  DT:你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怎么让优秀的个人在团队中扬长避短?

  金志国:在不同的阶段,对团队的要求不一样。当公司整合的时候,团队必须有整合能力,要有内敛式的心态。当公司扩张时,要有能干大手笔的人才、扩张型的人才,开放性的管理风格。青啤需要四类人,第一是革新的领军人物。第二是开创型人才,必须给他足够的空间创新,包容创新时的失误和损失。第三是稳健型人才,这类人应该特别擅长资源配置,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必须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按制度办事。第四是知识型人才,负责IT、后勤保障、文化建设。团队中的个人一定是优秀的个人,而且必须在团队中体现优秀,而不是在优秀中体现团队。

  DT:前任董事长李桂荣从1996年进入青啤,引入一系列市场机制,你怎么评价他对青啤的作用?

  金志国:他对青啤市场化的改造给我很大震撼,他把青啤这个国有控股企业发挥出新的活力,这非常难。他对我有知遇之恩,淘汰了论资排辈的选拔,把一个无名的中层干部放到主帅的位置上,这看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难。不光我应该感激他,青啤也要感激他。

  DT:青岛除了青岛啤酒之外,还有知名品牌海尔,你觉得你跟张瑞敏有什么异同?

  金志国:我觉得他是我的师长,他的贡献远远大于我,因为他是海尔起点的率领者,而我是青啤的一个接力选手,所以说张瑞敏创造了海尔,青岛啤酒造就了金志国。

  金志国小档案

  高级经济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毕业

  青岛大学理学博士

  1975年进入青岛啤酒厂工作,历任职员、动力处处长;1994年任啤酒一厂厂长助理;1996年10月出任青啤西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0年8月任青啤公司总经理助理;2001年8月任青啤公司总裁;2008年1月,荣膺“2007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6月,出任青岛啤酒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