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禁播,到可能即将重返台湾,CCTV在台湾的命运也是两岸关系变迁的缩影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邓媛 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在告别台湾整整5年之后,中央电视台(CCTV)正面临一个新的契机。
7月2日,台湾“中广新闻网”引述台“新闻局长”史亚平的话称,目前当局对包括央视和凤凰卫视在内的两个频道采取“松绑”的态度,会核准其落地。第二天,《台湾经济日报》也表示,“新闻局”已开始研究拟定两岸电视台对等谈判的方案,目前正“一边审查凤凰案,一边研商两岸电视台开放对等谈判”。
两岸和解的清凉之风,在直航和观光方面率先试水后,终于即将吹到电视和文化领域。而CCTV,作为一家拥有庞大资源的大陆电视台,此前已经在台湾遍尝快乐与辛酸。
曾经是台湾的第18频道
其实,台湾观众对CCTV其实一点也不陌生。早在1989年之前,央视的节目曾一度通过台湾的有线电视网进入到台湾民众的家庭生活中。
“不过,当时采取的是‘并频’的方式,比如前12小时播放东森的节目,后12小时才是央视的节目。”东森亚洲新闻台总编辑、大陆采访处协理林天琼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央视最初并未以“全频”方式落地台湾。
而对CCTV有着特殊情感的台湾前“新闻局长”赵怡则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年代公司曾代理过央视4套的电视节目。不过,由于台湾那时的有线电视业管理比较混乱,年代公司的代理并没有经过当局正式授权。赵怡这样对《国际先驱导报》回忆当时情形:“央视第4套频道挂靠在台湾末尾的频道上,大概是第96台或者是第98台,而那时台湾总共就100来个频道。”
2000年5月,离任台湾“新闻局长”之职的赵怡,开始了协助央视4套在台湾合法落地的努力。他访问大陆时,建议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向台湾正式申请落地事宜。“张长明回答说,好啊,放在边缘频道,还不如我们正式来申请。”赵怡说。
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台湾所有有线电视网络业者都同意置出一个频道作为央视4套的播放平台,这就是正式落地后的第18频道。由此,央视才真正开始在台湾“全频”播送。
一些节目在岛内风行至今
由于两岸长期阻隔,民众的收视习惯显然也有很大的差异,但这并没有太多地阻碍台湾民众收看央视的热情。作为极少数具有提供大陆资讯功能的频道,许多老荣民、台商和他们的家人都愿意通过CCTV的节目了解大陆的近况。
与此同时,CCTV也不断调整节目设置,尽可能满足台湾观众的需求。1991年9月,中央电视台成立对台节目编辑部,专门负责针对台湾受众制作的电视节目。《天涯共此时》、《国宝档案》等一系列后来在台湾广受好评的栏目便出现于此。
即使是后来央视4套所在的第18频道在台湾被停播后,原先受观众喜爱的央视著名栏目如《天涯共此时》等,仍借助台湾当地的合作公司“数位制作”,在中天电视台以单独栏目的形式继续播出。
赵斌于2002年成为《天涯共此时》的一名编导,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台湾观众对该节目的“寻亲”板块兴趣很浓,“或询问寻亲结果,或提供寻亲线索。”两岸很多观众,正是通过这个栏目找到了失散已久的亲人。
谈及节目在台湾的影响,赵斌举了节目扩版的例子。“从2003年开始,《天涯共此时》正式改版,就是为了适应台湾观众的收视需要。”当时,节目时长由原先的30分钟增至45分钟。“我们的收视率一直在台湾媒体中处于中上等水平。”赵斌说,常有台湾民众打电话咨询节目各板块的播出时间,“他们经常会关注介绍中医中药的电视内容,了解大陆素食的情况,总之,台湾的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非常感兴趣。”
台湾时事评论员江岷钦则对CCTV的人文类节目印象深刻。“即便央视在过去几年未曾在台湾落地,但它比较人文的节目,像《百家讲坛》,还有连续剧如《康熙帝国》、《雍正王朝》等都风靡台湾,收视率都非常高。”江岷钦说。
但毕竟只是挂靠在台湾本地电视台名号下的播出,与真正的“全频道”播出显然不可同日而语。谈起五年前CCTV被禁播事件,曾一手帮助CCTV落地的赵怡至今仍倍感无奈。
随着民进党正式上台,一切都变了。央视在台正式落地后的第三年,即2002年4月,台湾第18频道CCTV的信号戛然而止。
赵怡回忆说,新的“新闻局长”上任后,在“立法院”立即受到了民进党“立委”的质询:“为什么我们要播大陆的频道?”一位台湾客家籍的“立委”更是“义愤填膺”:“客家人族群都没有专属的频道,为什么大陆可以?”赵怡表示,意识形态里把台湾电视按族群来安置专属频道,是经不起分析的。他认为,央视之所以能够在台湾落地,主要基于市场机制的考量,民间开辟的频道总归要考虑市场收视率,“有人看,当然要播啦!”
但赵怡发现,虽然自己的解释有说服力,但当时的台湾当局是铁了心要阻止央视节目继续播出。“他们引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的法规,说不应该有一个全频在台湾播出。”
在当年的台湾媒体上,本报记者发现,央视落地已经成了一起公共事件。类似“抢救中央台——学者、民代以民逼官”、“大陆中央台不复播,新闻局挨轰”等标题比比皆是。
刚刚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毕业一年的陈会君,曾在大四那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台交流活动。在台湾的半个多月,她得到了当地一户居民的热情款待。“他们的孩子想报考大陆的高校,但他们抱怨看不到大陆的电视节目,于是问了我很多高校方面的资讯。”她说,“其实,我感觉,台湾的很多家庭是很希望看到大陆电视节目的。”
江岷钦则记得,央视在台湾停播后,“央视落地”的话题就成了一个“烫手山芋”。当时的“陆委会”和“新闻局”经常互相推搡,谁也不愿意插手管。“不让央视落地,并没有办法阻绝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所以执政当局是鸵鸟,自己把头埋在沙里面,自以为外面的世界就无法了解台湾,台湾就可以不必理会大陆的各种反应。”江岷钦直言,不让央视落地,“对台湾的经济而言是一种间接的伤害”。
2003年3月6日,台湾当局正式宣布禁止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在台湾播出。
五载之后,“烫手的山芋”变成了“香饽饽”。
“现在直接沟通的管道多了,两会复谈,陈云林会长也答应秋天奥运会结束之后访问台湾。套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现在两岸的交流是势头大好’。”谈及现在“央视落地”的时机,江岷钦非常乐观,“说不定‘新闻局’和‘陆委会’都在争这个球呢。”
两岸的雨过天晴,不仅使周末包机和大陆观光客来台成了现实,CCTV的落地问题也重新被讨论起来。6月份,长期负责国民党智库“教育文化组”媒体合作的赵怡在北京与老朋友——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再度重逢。“张先生说,如果央视能回台湾落地,他会感到非常振奋。”赵怡表示,央视需要授权台湾一个机关团体或者公司做代理,然后向相关单位申请。“我告诉张先生,我来帮他促成这件事情。”对现年68岁的赵怡来讲,把“央视落地”这个未完成的任务完成,是他目前“最有意义的工作”。
而障碍显然也还存在。赵怡认为,“央视重回台湾”最需要突破两个问题:一是大陆特定的市场同时对台湾特定的媒体开放,即所谓“对等落地”,这样于情于理,台湾媒体也容易接受;二是需要协调台湾有线电视业者的利益,因为若央视进入有线电视,则可能牺牲原有的频道。
不过,这一问题也并非难以突破。台湾时事评论员江岷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个人认为目前两岸融冰,“两会”复谈,正是“央视重回台湾”的好时机,他预计这个计划可在今年冬季得以实现。“大约在冬季,这是我最保守的估计。”江岷钦分析说。
CCTV准备好了吗
那么,CCTV将会以什么面目重返台湾呢?
在央视编导赵斌看来,落地台湾将会成为一个理想的窗口。更多样式的大陆节目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与台湾的观众见面,“我想他们也会喜欢的。”他对央视落地后的收视率比较乐观。“现在我们的对台编辑部已由成立初时的一个栏目拓展到了七个栏目。”他说,如果央视4套全频落地,台湾观众将会看到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节目频道。“例如,有新闻资讯为主的《海峡两岸》,有关心民计民生的《天涯共此时》,还有亲情类电视节目《缘分》等。”赵斌相信,央视若能落地台湾,无疑会成为两岸一个理想的沟通平台。
就现阶段来看,台湾民众确有收看央视的需求,但央视似乎对台湾年轻人而言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台湾辅仁大学毕业、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的黄圆晴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她和她的台湾同学平时很少关注央视的节目。“有一次我在宿舍上网时看了一会儿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三分钟后我就看不下去了。”黄圆晴坦言,央视的新闻对政策宣传较多,而她更喜欢收看台湾媒体针砭时弊的新闻内容。
不过,曾在台湾东森电视台实习过的大陆学生陈露并不认可台湾媒体的新闻标准。“选题太细、太琐碎,缺乏新闻价值。”她这样评价。在她看来,台湾媒体的新闻节目“很罗嗦”、“很无聊”,“这是两岸媒体不同的新闻观念造成的”。但她也承认,一旦央视4套在台湾重新落地,还是应该制作能吸引台湾受众的电视节目。
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为央视落地台湾后的节目提出了建议:“适时减少意识形态的节目内容,多增加些有人情味的内容,多宣扬普世价值,多谈中国文化,可以央视吸引台湾受众的一项策略。”喻国明说。
而台湾评论员江岷钦则认为,落地台湾地区对央视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能够扩大自身市场占有率,增进两岸人民的理解;但另一方面,央视的节目如果跟台湾民众的生活方式或者是认知方式有过多差距,也会在收视率上比较尴尬。这恐怕意味着央视要在某些地方因地制宜。”江岷钦说,央视不应该只是从经济上考量,还要综合考虑文化、收视习惯的市场,“如果这些都想到了,那就是做好落地准备了。”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