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CPI在短短的10个月内从2.1%迅速急涨至今年6月的4%;7月3日,欧洲央行终于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4.25%,升至7年来的最高水平。
两害相权取其轻
除通胀加剧外,欧元区还饱受油价高企、欧元汇率走强、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以及信贷紧缩等难题的困扰,区内经济增长下行风险不断增大。欧洲央行的此次加息受到了两方面的质疑与反对:一方面欧洲各国政客强烈反对加息,他们认为欧洲央行应该更加关注欧洲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及其带来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以法国经济学家马克为代表的部分专家质疑此次加息举措,认为欧洲央行提升利率将致使美元进一步走弱,从而刺激以美元计价的油价再次抬头,无法缓解通胀压力。
在进退两难的窘境以及众多质疑下,欧洲央行“两害相权取其轻”,将货币政策重点偏向于控制通胀,意欲通过此次加息来降低区内民众的通胀预期,以防止区内出现第二轮通胀效应。面临着16年来最为严峻的通胀形势,欧洲央行所担心的“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恶性循环已初现端倪,且区内消费者通胀预期指数不断升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将可能致使通胀失控,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因此,在此次议息会议上欧洲央行的21位理事全票通过加息决定。
短期内将不会再加息
笔者认为,短期内欧洲央行不会再次加息,原因有四:一是欧美利差加大。目前欧美利差已拉大到225个基点,欧洲央行将视美联储加息而相机抉择,而美国很有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步入加息周期,因此欧元区在年内将可能维持4.25%的基准利率。二是欧元区经济前景不容乐观。欧元区6月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由51.1降至49.5,为2003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区内经济陷入低迷,而欧元汇率高企、通胀上涨以及消费萎缩进一步加剧了区内经济下行风险。三是进一步加息将加剧区内各国经济增速差距。对于经济初显疲软迹象的西班牙、意大利、丹麦和葡萄牙等国来说,进一步加息将可能延长经济疲软的周期甚至是将经济拖入更深的低迷,而德国和法国的强劲增长亦可能难以维持。四是按兵不动有利于避免矫枉过正。在一季度意外强劲且下行风险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二和三季度增速成为区内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根据目前区内经济走势来看,欧元区下半年经济增速将可能持续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欧洲央行将在今年内维持4.25%的基准利率。
全球可能进入加息周期
在通胀压力加大、国际货币体系紊乱和局部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正由宽松向紧缩转变,这种政策转向最终确定的标志将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加息。
欧洲央行之所以先于美联储加息,主要在于其具有更强的通胀敏感性:一方面从政策目标看,欧洲央行长期中一直坚持认为维持物价稳定是货币调控的唯一目标,并在月度政策报告和官方网站上反复强调控制长期通胀对欧元区经济稳健发展的核心作用。而美联储的政策目标具有二元性,即在稳定物价水平和刺激经济增长间相机抉择。另一方面,从历史数据看,欧元区的平均通胀低于美国同期水平,这意味着欧洲央行相比美联储更加不能容忍通胀的恶化。欧洲央行的率先加息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将可能正式拉开全球利率上行的大幕,引导全球进入一个加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