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15日讯为了雄霸中国大陆水泥市场,近期两岸多家水泥业者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争战舞台,加入战局的包括大陆官方重点扶持的民企海螺集团;中国建材成立的南方水泥;台资企业代表台泥和嘉泥等,除了让市场刮起阵阵整并与重组的旋风,拉开争霸战帷幕。
中外竞逐 水泥产业翻红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长三角将成为中国水泥行业资产重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大陆水泥市场将会形成安徽海螺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和来自台湾的台泥嘉新集团“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长三角每年近两亿吨的水泥消费量。根据统计,上海的水泥消费量在2500万吨左右;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环上海地区的城市分别在1000万吨左右。光大证券行业分析师估计,大陆的水泥价格今年第四季将维持在高档,并有较大幅度上升。
正由于看好大陆水泥市场的发展前景,才让许多中外业者竞相投入该行业,使得过去为人所漠视的“控固力”,如今身价得以咸鱼翻生。
并购壮版图 中建材气旺
近期对大陆水泥市场重拳出击的,是具有央企(中央直属企业)与上市公司背景的中国建材,尽管在水泥行业属于后起之秀,但中国建材以官方为靠山,采取以并购为主的手段,快速拓展市场。
今年八月,中国建材把握时机,一举收购位于浙江省嘉兴的芽芽、申河、桐星、天基;湖州中利达集团、众盛建材、众盛水泥;兰溪立马和衢州何家山等九家浙江水泥企业,该消息震惊了业界。上述九家企业2006年的水泥产量约在1500吨,占浙江省水泥产量的16%。
随后,中国建材并联合湖南省国资委、浙江尖峰集团(7.27,0.15,2.11%)等共同设立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南方水泥首期注册资本为35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在上海,营运总部设在杭州。
中国建材力攻长三角的大动作自然引起其他业者的注意,特别是安徽海螺集团。水泥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在资产运作上,尽管中国建材频频出招,但最引人注目的仍当属海螺集团。
1997年10月,海螺水泥(89.25,1.57,1.79%)H股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大陆首家在境外上市的水泥企业;2002年2月,海螺水泥A股更在上海上市;2006年5月,海螺引入摩根士丹利和国际金融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同年七月,海螺集团以9.61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及2.3亿元银行借款担保的代价,将徐州海螺出让给中国建材集团,完成了大陆水泥行业最大的一桩并购案。
三大体系 海螺抢市利器
当前海螺集团在长三角已构筑了“资源─水路运输─市场”三大生产经营体系,并已完成在江苏全境、浙江宁波和上海的粉磨站布局和收购业务,海螺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华东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0%。
加入长三角战局的,还有来自台湾的台泥与嘉泥,尤其台湾水泥和嘉新水泥公司已于今年六月联合宣布,台泥透过香港上市公司台泥国际,以换股方式获取嘉新水泥香港上市公司嘉泥中国公司股权,换股完成后,两大集团将成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水泥制造商的领导者之一。
对此,诸葛培智认为,台泥与嘉泥联手的战略目标已浮出水面,即以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和华南为主要市场,并以大型熟料生产线、粉磨站、中转库、水路陆路运输等多种手段,规划形成近1亿吨的水泥产能。
由于多家业者竞相投入,长三角地区势必成为大陆水泥业的激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