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醋作为一种用水果酿制的营养保健型饮品,据说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流行了多年。不过在国内,果醋还是饮品中的新秀,难怪众多厂商都想在这块新兴市场上分一杯羹。然而记者走访京城各大超市发现,深受厂商和媒体热捧的果醋饮品,却并未得到消费者的垂青。专家认为,果醋饮品叫好不叫座,与醋饮企业的不当营销有直接关系。
高价位远离大众消费
当下气温不断升高,正是各种饮料销售的旺季。然而记者在京城的“好邻居”、“7—11”、“稻香村”,以及一些便利店的饮料专区,都没有发现醋饮的身影。占据货架主流的依然是各种茶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和矿泉水。
小超市没有,那么大超市情况如何呢?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华普、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发现这些地方倒确实有醋饮销售,而且价格比普通饮料高出一大截。如汇源牌苹果醋,200毫升售价5.8元;绿杰牌苹果醋,750毫升售价22.8元;原创牌无糖苹果醋,338毫升售价6.8元;最便宜的是宽牌真橙醋饮料,480毫升售价6.9元。与500毫升只卖二三元的茶饮料,1250毫升仅卖5元左右的碳酸饮料相比,醋饮无疑把自己定位在了“贵族”的行列。这一点从不少醋饮都选择了高档的磨砂玻璃瓶包装——通常酒类、香水才用,就可以得到佐证。记者在易初莲花超市的饮料区逗留了30分钟,期间有不少顾客选购饮料,不过果醋一瓶也没售出。
一位在酒楼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们酒楼,果醋卖得更贵,一般都卖到25元、30元一瓶。不过利润也很高,一瓶就能赚10元左右。“自己掏腰包吃饭的很少有人点,一般点果醋的都是公款消费,再有就是年轻人图个新鲜。”
普通饮料当成保健品卖
在一家果醋生产企业的网站宣传中,记者看到这样的介绍:“XX果醋以其色泽如琥珀,酸甜爽口、解酒护胃、滋补养身、养容美颜、减肥降脂,深受商务、政务等社会高端消费群体的追捧。”
乍看之下,醋饮的好处还真多,时下流行的健康概念,它几乎占全了。可再一琢磨,又能养胃、又能滋补、又能减肥、又能降脂,还能美容,功能如此之多,怎么感觉不像在喝醋饮,倒像是在喝药呀。拿过一瓶果醋仔细看看,批准文号上明明写的是“民卫食字”,也就是说,醋饮根本就只是普通食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果醋市场目前之所以做不大,跟其始终没有跳出保健饮料的框子有很大关系。果醋企业大肆宣扬其产品“含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具有三降一软(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和软化血管)、解酒解油腻的功效,对减肥也很有好处,经常饮用,还能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抑制皮肤老化,还能解酒防醉”,把一个普通的饮料当成了保健品来卖。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些功能都是真的,又有哪个消费者会天天饮用保健品呢?保健饮品的定位本身,就影响了普通消费者对醋饮的亲近。
标准缺失质量良莠不齐
据了解,目前我国生产醋饮的企业,包括酒厂、食品厂、饮料厂、调料厂,大大小小有近千家。
虽然品牌众多,但缺少真正的大企业、大品牌。市场上的各种醋饮在口味、风格、质量上,更是千差万别,说得好听是“百花齐放”,说得难听是“良莠不齐。”专家指出,这主要跟醋饮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一直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厂家也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有着重要关系。
一些大型的果醋生产企业,如汇源、华邦等,强调自己生产的是“酿造果醋”,即新鲜水果通过生物发酵后酿成的果醋。实际上,酿造出来的只能是水果原醋。真正拿到市场上销售的果醋,还必须在原醋的基础上,加上各种果汁进行调配,方能满足消费者口感上的需求。不过,也有些醋饮企业的生产工艺则简单得多:只是把普通食醋与果汁经过简单勾兑而成,如著名调味料生产企业、北京龙门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宽牌果醋,就明确标明:自己的产品是以果汁、蜂蜜和纯粮酿造的白醋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果醋到底应该什么样?达到哪些理化指标?厂商心里没数,消费者更是一头雾水。害怕买到糊弄事儿的产品,也是消费者不愿轻易尝试果醋的原因之一。
值得高兴的是,去年底,中国第一大果汁饮料生产商汇源集团不仅高调进军果醋市场,而且公开表明要联合业内知名企业,共同“树立果醋生产标准”。但愿这一标准能够早日出台,醋饮行业能够早日告别当前的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