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5月12日消息,随着中国农药产能及科技水平提高,国产农药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出口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与此同时,农药进口规模趋于稳定。据海关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农药进出口合计15.5万吨,价值6.4亿美元,分别较2007年同期(下同)增长14.1%和58.5%。其中,出口农药14.1万吨,价值5.5亿美元,分别增长15.4%和68.3%;进口农药1.4万吨,价值0.9亿美元,分别增长2.7%和增长16.2%,第一季度农药累计实现净出口12.7万吨。其进出口主要特点有:
一、进出口均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第一季度,中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农药15.2万吨,增长22.7%,占同期农药进出口总量的98.1%。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农药13.8万吨,增长23.5%,占同期农药出口总量的97.8%;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农药1.4万吨,增长15.3%。
二、东盟为最主要的进出口市场。第一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农药5.3万吨,增长16.2%,占同期中国农药进出口总量34.1%。其中,对东盟出口农药4.7万吨,增长22.1%,占同期中国农药出口总量的33.3%。自东盟进口农药0.6万吨,下降16.6,占同期中国农药进口总量的42.8%。此外,对拉丁美洲出口农药2万吨,增长35.2%。自欧盟进口农药0.4万吨,增长16.1%。
三、除草剂为主要的进出口品种。第一季度,中国出口除草剂8.3万吨,增长8.9%,占同期中国农药出口总量的58.7%;进口除草剂0.8万吨,下降9.8%,占同期中国农药进口总量的57.1%。此外,出口杀虫剂3.7万吨,增长32.1%,占同期中国农药出口总量的26.2%;进口杀菌剂0.4万吨,增长12.5%,占同期中国农药进口总量的25.7%。
尽管目前中国农药出口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国内农药一般采用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方式生产或仿制国外产品,自有专利品牌较少,造成产品品种老化,缺乏核心竞争力,与进口农药产品的高活性、高安全性、高效益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中国农药生产企业在农药分析、质检、生测、毒理等方面的研发投入较少,研发水平较低,没有完善的创新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是环境保护压力较重。目前,中国部分农药生产企业环保意识淡漠,造成农药生产过程中违规排放现象十分严重,对国内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同时随着国际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大多生产低环保指标的产品,带来技术的同时,也加重了中国的环保压力。
三是国外准入门槛普遍提高。随着对绿色环保食物需求增加以及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农药安全、环保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农药残留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制定了十分严格苛刻的标准,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较难打开,导致国产农药主要出口东盟、非洲等非发达国家市场。
为此建议:一是健全农药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提高农药生产和经营的门槛以及建立国内农药标准,规范竞争,提升中国农药行业整体竞争力;二是进一步规范农药进出口贸易秩序,将农药出口管理制度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促进中国农药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三是引导企业调整与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以适应现代农业对农产品健康和环境安全的要求的高效低毒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