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证指数最低探3045.06点,离3000点关口仅一步之遥政策底岌岌可危估值需重新审视
浙江利捷 孙皓
昨日沪深两市经历了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其中沪指暴跌257点,3000点政策底已岌岌可危。值得注意的是,在昨日的暴跌中,中小板次新股威华股份(15.38,0.05,0.33%,吧)收盘已跌破发行价,成为新老划断以来第一只收盘跌破发行价的中小板新股。新形势的出现不得不令我们重新审视目前市场的估值。
中小板新股泡沫显现
本周二,威华股份收于15.33元,已低于其IPO发行价15.7元,成为新老划断以来第一只跌破发行价的中小板新股。与此同时,塔牌集团(11.37,-0.40,-3.40%,吧)、安妮股份(12.50,-0.21,-1.65%,吧)等中小板次新股也接近破发。一直以来,中小板都被投资者视为高成长、高回报股票的集中营,为何眼下会出现上市后几个交易日就破发的局面呢?客观上说,这与近期大盘持续调整不无关系,但笔者认为,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中小板近年来出现的高估值。
2006年以来,由于中小板个股盘子小、股性活的特点,上市首日极易受到游资炒作,涨幅相当可观。因此在暴利诱惑下资金大量囤积于一级市场,一级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进而导致新股发行市盈率芝麻开花节节高。数据显示,2006年全流通上市的66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仅为22倍,而2007年开始,中小板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已近30倍,加之游资在上市首日大肆“爆炒”,部分品种上市后市盈率已然高达100倍的水平。如三力士(13.09,-0.70,-5.08%,吧)发行市盈率为29.31倍,上市首日暴涨164.39%,此后股价虽大幅回落,但目前市盈率仍高达91.5倍。中小板上市公司市盈率泡沫已然显现。
市场估值需重新审视
如果说有鉴于中小板个股较好的成长性可给予一定估值溢价,那么大盘股发行市盈率同样高企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目前市场高估值的担忧。两市第一权重股中国石油(16.12,-0.01,-0.06%,吧)此前H股发行价才1元多港币,A股发行价却高达16.7元,发行市盈率超过22倍,而国际上石油公司市盈率一般在12倍到15倍之间;另一只新股紫金矿业(8.10,-0.17,-2.06%,吧)相比中石油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发行市盈率居然超过40倍,要知道国际上该类股票市盈率普遍低于15倍。银行股也不例外,2006年中国银行(4.31,-0.02,-0.46%,吧)24倍发行,到了2007年,建行发行市盈率超过了32倍,中信银行(5.71,0.03,0.53%,吧)则高达60倍。眼下新股发行过程中高市盈率、高发行价的现象已备受市场非议,新股发行因此被认为是“股市泡沫”的发源地和加工厂。
泡沫挤压的过程仍将继续
虽然我国经济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能够支持A股市场市盈率较之国际市场有一定的溢价,但相对于国际成熟市场平均12倍至15倍的市盈率来说,A股市场长期维持过高的市盈率无疑是极不健康的。
尽管自去年10月以来,指数最大跌幅超过50%,市场估值泡沫有所挤压,但目前中小板在内的次新股接连破发、纷纷走上价值回归道路则警示投资者:A股市场泡沫挤压的过程仍在继续。一方面,大量企业仍在以高市盈率发行上市,市场泡沫源头并没有得到切断。2007年牛市的演绎,令国人投资股市的热情急剧膨胀,即使是目前市场处于调整周期,仍有大量资金愿意购买证券化产品,上市公司依然很容易募集到更多资金,依然以高市盈率发行,市场的泡沫还在扩大。而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潜能却逐步受到限制,市场失去以成长抵消泡沫的最好手段。
综合看,当不能以高速成长来逐步消弭股市的泡沫,那就只能通过股价的下跌来挤干泡沫成分了,而按A股市场的惯例,这个过程往往有矫枉过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