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现“拐点”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4日)向媒体通报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他说,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现“拐点”。积极推进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认真落实管理减排措施,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
二是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拉开序幕。制定并组织实施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黄河中上游、滇池、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了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给予水环境人文关怀。对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全面调查,发布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取缔关闭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依法严厉打击了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行为。严密防控和妥善处理水污染事件,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
三是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价格、贸易等多种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提高了电力、钢铁、石化等13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积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对总投资近1.5万亿元的377个项目作出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的决定。对全国9000多个新开工项目开展了环保专项清理检查,对不符合环评要求的1194个项目依法予以严肃处理。进一步严格企业上市环保核查,仅去年就否决或暂缓10家企业84亿元的上市融资申请。采取“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措施,暂停10市、2县、5个开发区和4个电力集团的环评审批。
四是走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开始了新的探索。发布了生态补偿试点指导意见,开展异地开发区建设补偿、饮用水源地保护补偿试点。大力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开展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发布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生态化设计或改造,着力减少污染排放。
五是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三大基础性战略性环保工程顺利推进。组织编制了污染源普查方案,对全国近3万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了现场监测,开展了大规模的产排污系数测算工作。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四大课题29个专题全面展开,一些专题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是国际环境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开展了中美减排战略联合经济研究,充分利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环保合作的平台对水环境实施联合监测,利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推进环保合作联合声明的落实,着力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双边环境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国际环保履约合作。
这位负责人说,2007年,全国大气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等也总体保持稳定水平: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占2.4%,二级标准的占58.1%,三级标准的占36.1%,劣于三级标准的占3.4%。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2.0%,劣于三级标准的占2.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9.1%,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2%。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4.2%,三级的占54.9%,劣于三级的占0.9%。与上年相比,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降低6.2个百分点。监测的500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281个,占56.2%;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71个,占34.2%;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65个,占13.0%。
声环境状况总体较好。全国72%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环保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的占75.2%。全国58.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的占92.9%。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4.7%,夜间达标率为64.1%。
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较好。绝大多数核设施、铀矿冶、核燃料后处理设施与核燃料生产加工企业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可监测到的污染。大部分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周围电磁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局部辐射环境污染存在隐患。
固体废物排放量略有减少。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75767万吨,比上年增加16.0%;排放量为1197万吨,比上年减少8.1%;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占产生量的62.8%、13.7%、23.5%。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79万吨,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为650万吨、154万吨、346万吨。
自然保护区稳步发展。全国新建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国已建立253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8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9365.6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12%、61.7%。
这位负责人说,2007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呈好转趋势,但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集中表现为:
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持平。197条河流407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为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南海、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
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农村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威胁。突出表现为生活污染加剧,面源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